浪速的工匠:支撐飲食文化的工匠精神
堺位於大阪南部,是大阪市的衛星城市,一直在傳播技術和文化,被稱為「堺,一切的起源」。在中世紀,堺作為貿易和商業城市而繁榮,是日本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。日本第一支香是中世紀時期在堺製作的。三味線、雨傘、能樂、生產銀幣的銀座造幣廠、日本染色,甚至還有自行車和木製燈塔等許多起源於堺的東西。其中,堺的菜刀等餐具至今仍備受推崇。堺刀具深受專業廚師的支持。據說他們佔有商用刀具90%的市場份額。其歷史可追溯到古墳時代。仁德天皇陵是與胡夫金字塔、秦始皇陵齊名的世界三大陵墓之一,位於堺市東部,估計建於公元 5 世紀中葉,歷時 20 多年。 。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古墳,總面積約47萬平方米,需要大量的鐵鍬、鋤頭等施工工具。因此,據說來自日本各地的鐵匠們聚集到堺定居,形成了村莊。
後來到了1543年,當葡萄牙人引進了槍支和煙草時,堺的鐵匠的技術就得到了很好的發揮,堺就成為了槍支和切菸葉的煙刀的生產中心。江戶時代,幕府以堺極(Sakai Kiwami)之名專門出售,堺刀的鋒利性和名聲傳遍全國。另外,在加工北前船帶來的北海道海帶時,也使用了堺刀。 Oboro昆布和山藥昆布是大阪的特產,如果沒有堺刀的鋒利就不可能創造出來。在堺,鍛造和磨刀技術透過分工製度從師傅到弟子傳承了 600 年。堺獨特的傳統製造方法,即將鋼材和金屬錘擊在一起,並以“Sakai-uchi”名稱註冊為商標。火、鐵、水和工藝所創造的精緻鋒利是首屈一指的。可以說,日本料理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,其背後是堺刀匠600年的磨練。